大公网

大公娱乐 > 音乐 > 华语音乐 > 正文

热闻

  • 图片

中国儿童最爱唱歌曲调查:《江南style》排第一

电影《西游降魔篇》中,唐三藏抱着本《儿歌三百首》试图降妖伏魔,可见周星驰眼中,儿歌具有打败邪恶的强大力量。

\

  未来

  我们要给孩子们怎样的歌?

  根据尼尔·波兹曼的观点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技术在改变社会文化的同时,也彻底消弭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界限,让“童年”这一社会化现象逐渐消失。似乎,儿歌的未来同样不容乐观,在采访大多数音乐人也表达了这样的忧虑,像景熙就坦言:“实话实说,未来怎么可能乐观呢,现在这个转变并不是诞生一两个作家就能解决的问题,而是整个社会的转变,所以肯定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。”断代的人才结构,输出渠道的断裂、成人化媒介的控制,儿童过于早熟,都让儿歌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或许儿童们终有一天会变得真正的没有合适的歌曲可唱。虽然在接受采访的音乐人和创作者对儿歌的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,但是他们仍旧给出了认为可以暂救儿歌的方法。

  吴颂今:

  我觉得音乐要有现在的时代特点,不能再用五六十年代老的儿童歌曲那种老套路去写,要尽量适应今天孩子的审美情趣,包括他们的眼界、所思所想和感兴趣的内容。从题材、音乐、演唱曲子的难易程度是适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,其次才是流行歌曲。

  雷雨声:

  应该深入到孩子当中去,多去和他们接触,了解他们现在所需要的歌曲,这样再为他们创作一些作品,这是我们作曲家和作词家应该做的。还有就是可以找一些关心儿童的人士一起创作,多找一些好的东西。应该更多地发现一些好的歌曲,然后再通过媒体把它们推广出来。所以这些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我们这个时代,才能让我们的时代更加丰满。

  陈刚:

  一方面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自己写得很不错的原创歌曲,并对他们进行力推。孩子们的原创都是离自己的生活很近的内容。另外,我们和山河老师汇聚了国内很多的优秀音乐制作人,会将经典歌曲和一些优秀的当代儿童音乐作品,重新表达出来。经典儿歌是好歌,但是只能代表那个年代儿童的心声,对现代孩子而言,它的旋律、演唱方式、音乐形态和歌词大意等都需要再来进行一些时代气息的勾勒。 第三,我们需要捕捉适合现代孩子们的音乐表达方式,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、没有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。有些孩子唱歌,光听声音的话你觉得他们都是一样的,可能是因为美声老师和民歌老师教的,一拉嗓子直接端着,就给你唱了,这个对孩子的声带发育是非常不好的。我的建议是尽量让孩子们找到他们音乐的天性,找到适合他们表达的音乐形态,而不是千篇一律。抛开原来的东西,想怎么唱就怎么唱,不拿一个成人化的演唱标准来衡量他,而更多是考虑如何让他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表达方式,这才是节目的根本,也是目前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。

  • 责任编辑:瑞秋

人参与 条评论

微博关注:

大公网

  • 打印

数码频道

更多
参与互动
关注方式:
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