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状
儿歌消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急遽靠拢
以2000年为界,在这一年之前与之后出生的中国人,仿佛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童年。就算是90后,对童年的歌唱记忆仍存有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、《送别》、《卖报歌》。而当前出生于新千年之后的一代儿童给出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:我刊记者针对分别位于上海静安区、浦东新区的两所小学的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,针对“现在班级或者学校同学中最流行哪一首歌”这一问题,其中一个班级全数给出的答案是《江南style》。而被问及自己喜欢的歌曲和歌手时,《江南style》、《最炫民族风》、《三寸天堂》等几首歌仍居高位,而徐良、汪苏泷、蔡依林等歌手的歌也被多次提及。在对家长的采访中,上海有二位年轻妈妈表示自家孩子近来最经常唱的是《江南Style》和《甩葱歌》,一位爸爸则惊讶于儿子已将鸟叔新歌唱得滚瓜烂熟—“不是《江南style》,是鸟叔的新歌,新歌哦”,至于这首鸟叔新歌的名字,这位爸爸说,“你问我名字,我怎么知道?”
课堂篇:教材里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儿歌
对于现在的小朋友而言,儿歌是只在课堂上才会唱的歌曲,下了音乐课,这些歌很难再被起。广州的马群昊小朋友就直言,书上的那些儿歌旋律不好听,歌词比较普通,很多重复很枯燥。广州的刘湘漪小朋友也坦言,“书上关于小黄鹂、小鸭子的歌,唱起来很无聊。这些歌曲都很幼稚,唱起来觉得没意思。”她喜欢唱类似《最初的梦想》、《怒放的生命》等比较励志的流行歌曲。而老师们的苦恼在于,儿歌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方面已不再有魔力。幼儿园老师小Q告诉记者,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,小朋友们才会唱课本中的儿歌,如果让他们自行选择,他们的首选是《最炫民族风》这类比较符合潮流的歌曲。在这位年轻老师的眼中,现在的小孩子都比较早熟,小朋友和成人的界限不是很明显,小孩子唱的歌跟大人喜欢的歌基本没有区别。
儿歌不再被儿童欢迎的另一重要原因,是儿歌创作严重断层,老儿歌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完全不符,使得孩子们对儿歌产生隔阂。小学音乐老师张老师就表示:“现在教材中好多都是十多年前的歌曲,什么《小毛驴》啊之类。现在的小孩都不懂什么叫赶集,你让他们怎么去感受并喜欢这首歌呢?”而她每周都要为广播教唱的选歌而苦恼,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,她也只能选择一些比较励志的流行歌曲教给小朋友去唱。小Q老师也坦言:“书本里面星星啊小老鼠上灯台这些歌都吸引不了小朋友了,因为他们平时接触不到这些东西。”